发音技巧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送气的清辅音和不送气的浊辅音 而不送气的清辅音和送气的浊辅音,往往是初学者头大的地方: 这个发音看起来和前面两个没什么区别嘛。

还有就是r和ḷ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这里要分享一个技巧:

用心用舌不用耳

作为汉语的母语使用者,我们的耳朵早已习惯了汉语的发音系统; 作为英语的第二语言使用者,我们的耳朵和舌头也被训练习惯于对英语的发音产生模仿性的条件反射。

然而,在巴利语中,不送气的清辅音和送气的浊辅音,以及弹舌音r既不存在于汉语的发音中,也不存在于英语中;因此,如果我们依赖耳朵与舌头的条件反射去学习,怎么学也学不像。

而我们只要用心把舌头的位置摆放正确,把该吐出的气流吐出去,该收敛的气流收敛住,就可以了。 笔者自己在练习发音的时候,虽然我自己都听不出来我自己的发音有什么不同,只能在心里面知道是不同的,但是斯里兰卡的本地尊者一下子就能听出来差别,告诉我对了还是错了。

因为,他们的耳朵和舌头是从小建立的条件反射,对于其中的细微差别是可以辨识的。

不送气清辅音的发音训练

把自己的手掌放到嘴唇前方10-15cm的位置,然后分别读出该清辅音与8个元音拼读之后的音节。

以不送气清辅音k为例,分别读出八种拼读的音节:

  • ka kā ke ki kī ku kū ko

在读的时候用手掌感受是否有气流喷出,如果手掌可以感受到有气流喷出,则需要在发音的时候训练收敛气息,降低爆破的力度。 在手掌上没有气流感的时候,则记住并重复这个发音技巧,而不是这个声音。 这个时候的发音,发音者本人如果仅凭耳朵往往是很难辨识出是k还是g,但是发音者本人很清楚自己的发音口型发音技巧都是在辅音k的基础上调整出来的,而不是辅音g的发音技巧。

送气浊辅音的发音训练

用不送气浊辅音与ha(hi)等拼读 以gha为例,用g与ha拼读,如果是中文拼法就是“哥”与“哈”连读;虽然耳朵听起来很想咖啡,但是我们心理很清楚我们嘴上说的是“哥哈”。 分别用同样的方式训练配合上八种元音的发音:

  • gha ghā ghe ghi ghī ghu ghū gho 同时利用手掌测试气流,以有明显气流为准,发音过程比较耗气,所以建议每个音发音前先进行一次深呼吸。

弹舌r的发音

很多人在初学r音的时候,都直接发成l或ḷ,笔者当初也是如此。 结果,引起斯里兰卡的本地人的发笑,起因是我把ariya唸成了aliya,而在新哈拉语中අලි ali是大象的意思。 很多尊者的名字中是带有ariya的,由于我不标准的发音,导致了“圣X尊者”变成了“象X尊者”。

而当我们依照英语把ariya读成“阿瑞亚”的时候,本地人是可以接受这样的发音的,但是对于读成“阿利亚”那本地人就会出来纠正我们的发音。 通过和当地尊者们的探讨,最终笔者找到了一个发音技巧。

  1. 首先口型和舌头都摆在准备发英文l(或中文“乐”)的位置上;

  2. 然后依照英文r的发音方式来进行发音,这个时候伸展的舌头就一定会后卷并弹向上颚;

  3. 不要刻意弹舌,口腔中气流会自然导致舌头的震颤,而达成“弹舌r”,听起来像是有些大舌头的r音。

分别用同样的方式凡夫训练配合上八种元音的发音:

  • ra rā re ri rī ru rū ro

当有一定的熟练度之后,弹舌的感觉会越发地明显。 同样,训练这个发音的时候也是要注意用心用舌不用耳,因为这样大舌头的r我们不习惯。 同时,也因为不习惯所以这个发音需要从刻意到自然的过程,起初要用夸张的口型来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而在这个时候,依然是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是能准确发音。 肌肉记忆形成之后就可以略微地放松,这个时候是发音就非常标准了。

最后更新于